地产圈两只老虎的故事,富力真的中了万达的套?

发布时间:2018-06-08 21:50:06

今天,楼市资本论先给大家伙讲一个“两只老虎”的故事。

今天,楼市资本论先给大家伙讲一个“两只老虎”的故事。

从前有一只猛虎,坐镇华南,是雄霸一方的华南五虎之首。多少年后,华南虎渐渐老去,雄风不再,不但王位给抢走了,还经常饿肚子。一天,这只四处觅食的华南虎闯进了东北虎的领地。东北虎好吃好喝,正招待尊贵的华北虎,就很客气地把华南虎也请到桌上。

华南虎饿的时间长了,见了一桌子美食,狼吞虎咽,美美地饱餐一顿,自以为蹭饭占了大便宜。没想到身体已虚弱,肠胃消化不了,华南虎为此难受了好一阵子。

故事中的华南虎是富力,东北虎是万达。

且说去年7月,万达集团曾将旗下77家酒店业务,作价199.06亿,打包出让给富力地产。当时被称为世纪大单。

今年5月29日,富力刚刚中止了一笔金额高达60亿元的住房租赁专项公司债券。这是不到半年内,它在资本市场上第三回栽跟头了。此前于2月9日,富力取消发行一笔10亿元的中期票据;5月23日,又叫停了一单10亿元的超短融发行计划。

在富力融资失利、坐困愁城之时,坊间便有人记起了去年那单世纪交易,称东北虎设局,坑了华南虎一把。

事情真是这样吗?

楼市资本论还是从头说起,领大伙儿回到去年7月19日世纪大单的交易现场,看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
【一】共赢的世纪交易?

2017年7月19日世纪交易现场,富力董事长李思廉与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共谋大业。

这是中国酒店商业史上一次经典交易。总共77家酒店打包,出价仅199.06亿元。比原定交易价335.95亿元打了一个5.9的折扣,而且还多搭了一家烟台万达文华酒店。

李思廉向来低调内敛,在圈内以沉稳著称,此番出手,一刀便砍落上百亿,吃瓜群众后来奉上“中国最会砍价的男人”荣誉桂冠,确实当之无愧。

因为临时匆匆介入,交易主体一变再变,加上讨价还价一波三折,致使当天的发布会一再推迟。等候期间,洽谈室内甚至还传出杯子摔碎的声音。据说,是因为“砍价”太猛,激怒了对方领导。

事后,李思廉以“爽快”来形容这次交易,称结果是共赢:东北虎加快了收钱的速度;华南虎则拥有了全球最大的酒店资产。

王老板本人的评价只有短短十个字——“卖了该卖的,留了该留的。”简单,含蓄,余味无穷,似乎别有深意。

【二】捡漏还是中套?

富力对这77家万达酒店的出价,确实称得上是“白菜价”。平均折算下来,每间酒店支付价格约为人民币2.55亿元,远远低于富力自有酒店的平均成本4.3亿元。

不要说外围吃瓜群众称羡不已,就是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,富力确实捡了一个“大漏”。

然而,免费的午餐不好吃,路边的野花会扎手。王老板低价贱卖万达酒店,真正原因只有一个——酒店业务不赚钱。

酒店不赚钱,不是万达一家的错。富力自己的酒店也在赔钱。从2012到2017年,富力酒店业务连续6年亏损,历年亏损额分别为1.75亿元、2.49亿元、1.4亿元、1.67亿元和1.83亿元,2017年营收刚过20亿,亏损也在2亿元左右。而他收购的万达酒店,大多数还在市场培育期,开业时间不长,盈利水平也不高。

为此,王健林对富力慰勉有加,相信“富力通过一定财技,可以提高酒店收益率至理想水平”。

问题是,明知酒店不赚钱,富力为什么还要拖这个油瓶、背这个包袱?

楼市资本论觉得,富力当前的心态,值得琢磨。

要知道,十年前的富力何等威风。继2005年香港上市之后,2007年销售金额高居行业第四名,仅次于万科、绿地和中海,为“华南五虎”之首。那时的李思廉,身家超过王健林数倍,何曾将东北虎放在眼里。

然而,其后十年,富力却疲态尽显,渐落下风。2017年,其销售额仅818亿,行业排名掉到第23位。眼看着昔日的小兄弟恒大、碧桂园都在5000亿大路上绝尘而去,自己仍在冲刺千亿大关,这让曾经的“华南首虎”,情何以堪。

坊间将富力这些年的滑落,归因于高层战略迷失。急于重返地产界一流方阵的富力,需要证明自己并非病猫一只,仍有啸傲山林的突破能力。与万达的交易,就是一次绝好的翻盘机会。毕竟,77家酒店组成的资产包,建筑面积共计约328.6万平方米,大都分布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,资产净值不少于331.8亿元,而收购价格折下来每平方米仅6000元,怎么算都是稳赚不赔。

但是,如果换个算法,从收益角度来看,这个资产包2016年净利润仅8.74亿元,按照10倍PE,其合理价格以不超过100亿元为宜。

富力这笔交易,到底是赔是赚,最后还得留给时间来见分晓。

然而,对掉进陷坑的猛虎来说,最拖不起的也许就是时间。

【三】债务围城+融资瓶颈

富力陷身的这座囚笼,是由债务筑成的。在接手万达酒店之前,其总负债和负债率就连年攀升,持续走高。

2017年,富力总负债更是大幅跃升,突破两千亿大关,达到2332亿元。这当中,与万达的交易贡献不菲,这是富力必须付出的代价。

对于迷走了十年的富力来说,这个代价确实有点高。楼市资本论调研发现,从2012年起,富力经营现金流就一直为负,2017年收购万达酒店前,资金缺口一度高达86.67亿元。

接手万达酒店这个沉甸甸的资产包,199亿元的大额支出让富力债务“更上一层楼”。要命的是,这些资产短期内并不能带来利润贡献,只会蚕食现金流,使企业资金链更形紧绷。

负面效应很快传导到资本市场,在信用评级中表现出来。

首先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,交易不久即将富力地产评级定位BB,列入负面观察名单。今年3月,更进一步将评级下调至BB-,展望负面。

降级的理由是,对万达酒店的大规模收购推高了富力地产的整体债务水平,减缓了公司降杠杆进程,让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恶化,而且对利息、税项、折旧、摊销前收益等财务数据都有拖累。

多家市场测评机构纷纷跟进,对富力作出负面评级:

瑞士信贷:评级由“中性”降至“跑输大市”。

申万宏源:维持减持评级。

中银国际:降级至卖出。

谁也想不到,一单交易,会让富力转眼沦为资本市场的“弃儿”,使其融资困难,更深地陷入债务囚笼,短期内脱身乏术。东北虎的杀伤力,着实惊人。

资本市场对富力的最大打击,莫过于A股回归十年梦断,功亏一篑。

早在2007年,富力便对外宣示了回归A股的期盼。接下来的6年内,他们先后4次向A股发起冲击,均因各种原因归于失败。

尽管回A之路屡战屡败,但为有效降低负债率,富力对A股上市产生了严重依赖,势在必得。

2015年9月,他们再次提交招股书,第五次冲击A股。各项工作一直在有序推进,直到去年3月,李思廉仍信心十足,预期年内可以解决A股上市问题。他当时绝对不会想到,回A计划的最终结果竟然会是——10月20日中止上交所IPO审查。

事后,富力将失败归因于国家对房地产调控收紧的政策大环境,但也有人指出,高杠杆势必推动企业融资成本水涨船高。富力在回A之路上长跑了十年,最后关头,是不是酒店交易倒了资本市场的胃口?相信个中三味,李思廉自有体会。

前后五次冲击A股,回归无望;今年三轮发债,又先后夭折。富力在资本市场上接连受挫,如今前路艰难,迫切需突围。

【四】尾声

讲完两只老虎的故事,楼市资本论说句公道话。从事件本身来看,东北虎本无心挖坑,是华南虎自己高估了实力、错判了形势,已经陷入资本泥潭,还想通过世纪交易翻身,结果陷得更深。

不过,话又说回来,真正的企业家,敢于置之死地而后生,能够在没有出路的地方杀出一条血路。虽然身陷资本,在中国消费升级的未来,盼望富力虎威不减,酒店矩阵前景依旧光明。


 
上一篇 下一篇

独家策划

  • 楼市资本论独家策划,楼市资本论独家策划,楼市资本论独家策划

楼市资本论广告位C1

行业活动更多...

楼市资本论广告位C2